飞图墙水平筋
全网首发:一键自动计算绘制墙水平筋
左图中所有蓝色钢筋(默认蓝色可改)即为飞图结构2019新增的墙水平筋、所有小字为墙水平筋详细计算书,全部由飞图结构一键自动生成、计算、配筋。
飞图墙水平筋功能,不同于其他插件,系基于全图整体墙柱与墙的几何位置关系出发,操作简单但功能极其强大,只需要指定平面上的柱层、墙层,即可自动全图一键绘制、计算墙水平筋对整体配箍率的贡献,以及自动调整考虑贡献后的配筋,达到节约钢筋的目的........
提供了丰富的选项,例如计算水平筋贡献时候提供了常见几种公式,以确保不同习惯下的不同做法;
除了自动绘制计算水平筋外,还提供了常见三种工况(绘制、计算水平筋;绘制墙剖断线不考虑水平筋)以方便用户不同需求时使用;又如对水平筋提供大样及放样不同处理方式(U型或断开);是否在放样大样中标注;提供自动加封口拉筋等许多选项。此外对此前的飞图边缘构件命令进行优化扩充,提供大量新增实用功能:如(手动)箍筋变水平筋、箍筋变拉筋、拉筋变箍筋、拉筋直斜钩互换、导出导入设置等等等等。
飞图目前有两种墙相关的工作流程:
第1种是半自动方式,使用【任意墙柱】系列命令:
1、墙柱设置:
2、画柱表:
3、任意墙柱:
4、填写柱表:
5、校核柱表:详细可以参考飞图帮助里面对应的章节。
 
第2种流程是根据计算书(yjk或者pkpm),用全自动方式的【边缘构件】系列命令:
1、使用 边缘构件命令,设定好封闭多段线图层和as,psv图层,归并后点击确定按钮,就批量生成了墙柱大样图
2、双击改筋后 可以使用【校核柱表】重新计算配箍率配筋率
由于pkpm或者yjk已经考虑过约束还是构造,所以这个步骤不需要关心约束还是构造,因为是读As, psv的。
如果不读计算书,而是从模板开始,重新搜索暗柱,这种情况用【生成边缘构件】命令,按空格或回车可设置【生成边缘构件】命令的参数,如果对生成的结果不满意,其实可以跳过这个步骤,直接用pkpm或yjk的计算书的As,psv值归并并直接批量生成墙柱大样,用【边缘构件】命令就可以
注意第二种流程很灵活,例如可以不需要计算书,这样还是按【墙柱设置】里面指定的as,psv来;也可以把您的精确的模板复制到计算书,
或者把计算书复制到您的模板,然后全自动方式生成【边缘构件】。
 
在飞图结构,怎么可以做到墙柱大样纵筋配两种直径(以便更加节约钢筋)?
飞图结构目前有两种墙相关的不同的工作流程,第1种是半自动方式,使用【任意墙柱】系列命令,
第2种流程是根据计算书(yjk或者pkpm),用全自动方式的【边缘构件】系列命令。
先看【任意墙柱】中如何实现纵筋自动配两种直径
这是一个柱轮廓400x800,(因为绘图比例25,出图100)放大四倍
到【墙柱设置】,首先确认:“两种直径”开关有无打开,这个是最关键的设置
如果不勾选“两种直径”,则任何时候(无论是否“分布筋空心”),都按单种直径配纵筋
【校核柱表】,可以看到实配纵筋率比要求纵筋率多了%0.18,偏于浪费
如勾选“分布筋空心”,结果会写成4f20(实心)+8f20(空心),但实质依然按单种直径配筋
如果勾选“两种直径”,级差可以选2级(如4„f20+8f„18)或3级(如4„f20+8f16),用户自行指定
在“分布筋空心”的情况下,可以看到,纵筋已经自动改配为4„f20(实心)+8f„18(空心)
实配纵筋率仅比要求纵筋率多了%0.03,大大节约了钢筋
在“分布筋实心”情况下,可以看到,纵筋则自动改配为:4„f20+8f„18
由于没有设置分布筋为空心,所以不会标注“(空心)”,"(实心)",这适用于另外一种习惯的用户:
可以后续用【柱】->【钢筋标注1】或【钢筋标注2】,框住要标的的纵筋,手动增加标注即可

再看先看【边缘构件】命令中如何实现纵筋自动配两种直径,跟【任意墙柱】类似的规则
同样地:到【墙柱设置】,首先确认:“两种直径”开关有无打开,这个是最关键的设置
同样地:如果不勾选“两种直径”,则任何时候(无论是否“分布筋空心”),都按单种直径配纵筋
本例中要求纵筋率为2.79%,实配多了0.33。
如果勾选“两种直径”,在“分布筋空心”的情况
可以看到,纵筋已经自动改配为8„f25(实心)+6f„22(空心)
实配纵筋率仅比要求纵筋率多了%0.03,大大节约了钢筋
在“分布筋实心”情况下,可以看到,纵筋自动改配为:10„f25+4f20
同样地,这种情况适用于用标注表达不同直径的用户:需要用飞图钢筋标注命令快速手工标注
实配纵筋率仅比要求纵筋率多%0.01,更加节约了钢筋
本演示结束。
 
箍筋变水平筋:
 
 
 
 
 
 
 
箍筋变拉筋: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拉筋切换形式:
边缘构件命令支持PKPM43新版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可以把您的精确的模板复制到计算书,或者把计算书复制到您的模板,然后全自动方式生成【边缘构件】,演示如下: